9月15日21时至16日凌晨,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硖口驿镇遭遇极端强降雨,1.5小时内降雨量达140毫米,小时雨强峰值71毫米,远超当地历史同期水平。这场暴雨引发山洪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,导致全镇道路中断、农田被淹、电力通讯设施损毁,房屋倒塌和严重受损110户246间,基础设施遭受重创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,当地党委、政府迅速响应,党员干部冲锋在前,群众自发参与救援,谱写了一曲“生命至上、共克时艰”的抗洪壮歌。
科学预警筑牢安全防线
在暴雨来临前,略阳县气象局提前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和灾害性天气预报,15日19时54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,23时50分升级为橙色,16日0时33分进一步升级为红色,并通过电话“叫应”县委、县政府及重点镇负责人。这种递进式预警机制为转移群众争取了宝贵时间。截至灾害发生前,全县共撤离538户1237人,其中硖口驿镇转移83户272人,实现人员零伤亡。这一成果得益于气象部门与应急、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联动协作——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及城市积涝提示,通过应急广播、网格员上门等方式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 。
党员干部冲锋在救援一线
灾情发生后,汉中市委、市政府第一时间作出指示,略阳县委、县政府领导赶赴现场,成立防汛救灾指挥部,统筹调度抢险工作。硖口驿镇党委书记徐永贵带领班子成员深入五间桥村、王家营村等重灾区,涉水排查隐患、组织群众转移。镇村干部和网格员冒着齐腰深的洪水,挨家挨户敲门警示,通过应急“小喇叭”广播预警信息,确保“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”。灾后,15支抢险队伍迅速展开道路清淤、电力抢修等工作,交通部门连夜抢通主干道,电力部门恢复7个断电村供电,通讯信号逐步恢复。水务公司总经理任怀智带队徒步勘察,抢通临时供水管线7600米,被群众赞为“铁军”。
全民参与凝聚救灾合力
在党员干部带动下,硖口驿镇群众自发开展自救互救。青壮年协助老人儿童转移,邻里合力封堵洪水、抢救物资。防汛指挥部开放学校、村活动室作为安置点,提供食品、饮用水等物资,并安排心理疏导人员安抚受灾群众。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纷纷捐赠物资,略阳县水务公司、消防部门等通过送水上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。这种“干群一心、守望相助”的精神,成为战胜灾害的强大动力。
灾后重建有序推进
目前,硖口驿镇已全面转入灾后重建阶段。当地组建工作组对全镇10个村(社区)开展“地毯式”隐患排查,重点监测地质灾害点,防止次生灾害发生。汉中市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,水利部针对陕西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并派工作组指导工作。下一步,硖口驿镇将持续加强灾情核查统计,完善安置点生活保障,同步推进基础设施修复和产业恢复。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灾害中暴露出的基础设施短板(如部分通村道路抗灾能力不足),将在后续中通过工程加固、智慧监测等手段加以解决 。
这场暴雨虽给硖口驿镇带来巨大损失,但也彰显了中国基层治理的韧性。从精准预警到高效救援,从干部带头到全民参与,从抢险救灾到灾后重建,全过程体现了“人民至上”的执政理念和“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”的团结精神。正如当地群众所言:“洪水冲垮了房屋,但冲不垮我们重建家园的决心。”在各级党委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硖口驿镇必将在废墟上重建更加美好家园。
【编辑:周志晟】